葡京线路检测3522(中国)官方网站

欢迎访问六安市汽车运输有限公司网站!
葡京3522葡京集团官方网站 / 企业文化 / 学习园地

增进人民福祉亟待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

阅读次数:36 作者: 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2024-11-05
[字体:  ]

提问:楼巍 上海市人工智能技术协会会长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将“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写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请问,增进人民福祉有哪些亟待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

解读:褚松燕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统一战线教研部主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事业发展,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抓发展与惠民生并举,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推动我国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我国进入国际公认的人民生活相对富裕阶段。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成为世界上最为安全的国家之一。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培育出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为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极具韧性和活力的强大社会基础。

但是,在新征程上,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民生保障仍存在短板,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补齐民生保障短板,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脱贫攻坚成果还需要进一步巩固拓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党中央明确提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2020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出台,设立了5年过渡期,从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有效衔接,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加快推进脱贫地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朝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从目前情况看,覆盖全部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还需加快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还需尽快统筹建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

教育领域还需要加快教育强国建设,进一步回应人民群众需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随着我国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尤其是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需要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系统观念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切实回应群众呼声。在培养什么人这一根本问题上加快完善立德树人机制。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需要进一步缩小、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特别是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来切实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性,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高等教育布局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加快建立,聚焦加强创新能力培养,高校科技创新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还需要加快构建,以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

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需要加快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来鼓励勤劳创新致富。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倍差已经从2012年的3.1倍降到2023年的2.39倍。2013年以来,在全国居民按收入五等份分组中,中间偏下收入组和低收入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最快。但2023年,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低收入组的10.3倍,差距仍然较大。目前我国住户部门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的60%左右,劳动者报酬占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的50%左右,有待提高。为此,还需要以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为目标,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需要加快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健全。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再分配调节机制需要加快完善,收入分配秩序、财富积累机制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渠道还需要进一步拓展,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拓宽。发展公益慈善事业的引导和支持性政策、机制还有待进一步顺畅衔接。

就业压力较大,就业总量和结构性矛盾并存问题亟待解决。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尽管2013—2023年我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4亿人,调查失业率总体低于预期控制目标,就业形势比较稳定,但当前就业的总量压力大,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全领域全链条体制机制亟待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创业促进就业政策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统筹城乡的就业政策体系和促进机会公平的制度机制亟待加快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应届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零就业家庭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需要加快完善,对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新就业形态发展的支持和规范机制、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机制需要尽快健全。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尤其是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

社会保障尤其是防范养老、医疗、贫困等风险的多样化保障需求强烈,社会保障体系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亟待健全。我国以社会保险为主体,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在内的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但人民群众对社会保障的便捷性、可迁移性、可选择性、可延展性等更多方面提出了要求,对相应的全国统一的社保公共服务标准、程序等诉求也日趋凸显。为此,全国统一的社保公共服务平台需要加快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需要加快完善,相应地,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需要加快发展。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亟须破除参保户籍限制,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需要加快建立,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需要加快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以及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合理调整机制都需要进一步健全,在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的同时,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发挥各类商业保险补充保障作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和安全监管体系还需要健全,医保基金监管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健全。

全覆盖、高水平、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越来越高,预防为主、医卫协同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近年来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有效缓解,看病贵问题得以减轻,但公共卫生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健全,社会共治、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水平还有待提高,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还需加快步伐,分级诊疗体系需要加快建设,紧密型医联体建设需要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要进一步强化,形成医疗资源与流动看病就医之间的合理匹配。

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呼声越来越高,养老服务需求越来越强烈,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需要加快健全。目前,我国人口流动频繁,区域人口增减分化,少子化与老龄化并存,家庭结构小型化使得家庭的抚幼和养老功能弱化,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偏高,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还有待政府、社会和市场共同发力来满足。一方面,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需要尽快完善,以有效降低“三育成本”,生育休假制度需要加快完善,生育补贴制度需要加快建立,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因地制宜的托育服务、基本生育和儿童医疗公共服务水平需要拓宽渠道、提高水平。另一方面,我国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97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1.1%,但老龄工作制度还不够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尚待健全,养老服务供需不匹配、结构不平衡、城乡差距加大等问题突出,养老事业产业协同发展程度不高,农村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有1.2亿人,占农村常住人口的25.2%,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尤其突出。为此,制度创新、政策供给、财政投入、工作统筹力度还需要加大,基本养老服务供给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智慧助老”、互助性养老服务和医养结合需要加强推动,尤其是对孤寡、残障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还需要提供兜底服务。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需要加快建立,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改革还需要稳妥有序推进,发展银发经济还需要加大力度。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上述民生保障问题体现了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新期待,反映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突出促进经济建设和改善民生,正是适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所需,顺应人民群众期待和社会预期,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健全制度、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必须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改革中切实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实补齐民生保障短板,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